服务热线02152235399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文献
【IF=11.556】烈冰深度分析告诉你:为阐明牙周骨免疫微环境,到底要做几次subCluster? 时间:2022-03-07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不注重维护口腔健康,只有等到牙痛,口臭等病症出现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至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成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牙槽骨破坏和失牙,我国成年人发病率高达80%。

本期,小编为您带来一篇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孙雯老师团队陈玥硕士为第一作者)在Theranostics(IF=11.556)上发表的文章,题目为Single-cell RNA landscape of the osteoimmunology microenvironment in periodontitis。该文章主要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创新性的从细胞层面揭示了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骨免疫微环境,为探究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牙周炎牙槽骨的再生途径提供了新思路。


烈冰生物参与本研究中的单细胞测序和数据分析工作,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数据分析过程。


# 样本信息 #

样本类型: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牙周膜三部分)

实验样本

健康对照(HCs)  n=4;

重度牙周炎患者(PDs)  n=5;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一个月内的重度牙周炎患者(PDTs)  n=3。

# 主要的单细胞分析工具 #

subCluster分析,QuSAGE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拟时序分析,细胞通讯分析

# 捕获平台 #

BD Rhapsody

# 研究结果 #

1. 牙周组织的细胞鉴定

为了探讨牙周组织中细胞群的构成,作者对4名健康对照(HCs)、5名重度牙周炎患者(PDs)、3名牙周基础治疗后一个月内的重度牙周炎患者(PDTs)的牙周组织进行单细胞测序实验,总共获得51248个细胞,鉴定出了10种主要细胞群体,分别是T细胞,B细胞,浆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上皮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进一步,作者比较了不同细胞群体的占比情况,在疾病组(PD组)中,T细胞与健康组(HC组)相比明显减少,治疗后(PDT组)有所恢复;PD组中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较HC组显著增加;PD组中成纤维细胞的占比在三组中最高。


2.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的亚型鉴定

大量的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在调节组织稳态,协调炎性反应,介导组织损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基于本研究,作者发现在基础治疗后,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对其细分后鉴定出了4种细胞亚型:成纤维细胞,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增殖细胞,而细分后的成纤维细胞又可分为两大类群,分别是具有功能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和成骨谱系细胞(CD55+ 间充质干细胞(MSCs),APOE+ 成骨前体细胞,IBSP+ 成骨细胞)。值得注意的是,成骨谱系细胞包括MSCs、成骨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均在牙周炎治疗后(PDT组)显著下调,提示这可能是牙周炎治疗后牙槽骨再生困难的原因。


3. 成骨谱系细胞分化分析

随后,作者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牙周组织中分离出CD55+NT5E+LepR+ 细胞,在体外进行三系分化诱导培养,发现CD55+NT5E+LepR+ 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利用免疫荧光发现,牙周炎患者中CD55+LepR+ 间充质干细胞减少。进一步,作者利用scVelo和拟时序分析探究了成骨细胞谱系的分化过程,预测牙周组织中MSCs向成骨前体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


4. 周细胞的多谱系分化潜力

基于周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组织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可能在牙周炎治疗后作为成骨谱系细胞的潜在替代细胞。因此,作者对周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进行亚群分析,并利用拟时序分析推测了细胞亚群的分化方向,发现CXCL12+ MSC-like周细胞是分化的起点,有向POSTN+/SPON2+ 周细胞和MYH11+/ACTA2+ 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POSTN+/SPON2+ 周细胞分化方向富集参与“成骨细胞分化”、“骨化”和“骨骼系统发育”的相关基因,提示存在成骨分化潜能。


5. 破骨细胞分化轨迹

基于单核细胞谱系对炎症的反应与作用,参与骨损伤的功能,作者对单核细胞系进行subCluster分析,鉴定出2个单核细胞亚群、3个巨噬细胞群、1个破骨细胞群和1个树突状细胞群;为探究破骨细胞系的转化历程,作者重建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发育轨迹,并进一步利用GO Pathway分析,发现在破骨细胞形成的最后阶段,不仅细胞分化和矿物质吸收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与免疫反应、抗原处理和呈递及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也显著表达,表明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具有促进炎症的功能。


6. 内皮细胞亚群分析

鉴于患者样本(较HC组)中存在大量的内皮细胞,作者对内皮细胞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鉴定出了4种亚群细胞:静脉内皮细胞、动脉内皮细胞、淋巴内皮细胞和增殖内皮细胞。随后的SCENIC分析发现,转录因子SOX17TEAD3参与了稳态和炎症条件下的动脉再生,可导致牙周微环境中动脉内皮细胞的改变,引起内皮细胞的显著增加。


7. T细胞和B细胞异质性

基于T细胞和B细胞在调节慢性炎症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对T细胞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了三种T细胞类型,分别是NK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而CD8+ T细胞又可以细分为7种亚型(CD8+ TEffector,CD8+ TEMRA等)。通过QuSAGE分析发现,与HC组相比,PD组中CD8+T细胞的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显著激活。另外与免疫检查点基因(TIGIT, CD96, CD44)在CD8+ T细胞中显著上调。B细胞群体也可进一步分为3种细胞亚群,进一步利用GO Pathway分析,发现较HC组,PD组中与炎性特异性反应相关的通路,抗原加工和呈递通路等被激活。


8. 牙周组织中的细胞通讯

为了阐明骨骼细胞谱系和免疫细胞间的细胞互作关系,作者利用了CellPhoneDB分析,发现有26942个配受体对在三组样本中共同存在。而在内皮细胞和成骨前体细胞中,大多配受体关系主要存在于Ephrin-Eph信号通路上(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的活动,如骨的重塑、组织修复和纤维化等)。最后作者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Ephrin A1(内皮细胞表达)和Eph A7(成骨前体细胞表达)的定位情况,发现HC组的牙槽骨表面有大量的Eph A7+ALP+成骨前体细胞,而PD样本Eph A7+ALP+ 成骨前体细胞显著下降,反而存在大量的Ephrin A1+CD31+内皮细胞。

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全面描绘了牙周炎骨免疫微环境细胞类型的精细变化,揭示单个细胞基因开启或关闭的综合景观,勾勒骨骼细胞与免疫细胞间信号通讯的复杂过程,为深入解析牙周炎牙槽骨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了创新见解。

原文链接

https://thno.org/v12p1074.htm